麻醉学院

贵医附院麻醉科第二期早临床项目顺利收官

作者:石业伟 欧炜 吕洁    发布日期:2025-07-18    浏览次数:

早临床、反复临床是医学教育衔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路径,旨在通过常态化临床浸润,帮助医学生提前建立临床思维、夯实专业基础。作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持续推进的教学品牌项目,早临床建设项目已形成假期定期开展的长效机制—— 继去年首期项目成功举办后,今年暑期推出的第二期项目于近日圆满落幕,17 名 2023 级麻醉班本科学生在系统化临床实践中深化了对麻醉学科的认知,实现了专业能力的稳步提升。

作为科室教学规划的重要组成,本期早临床项目延续“理论筑基、实践赋能” 的设计理念,依托麻醉科临床资源构建了全流程教学体系。项目为期一周,自 7 月 12 日启动至 16 日结束,课程覆盖入科教育、术前访视、医患沟通、气道管理、麻醉准备、术中监测、术后镇痛管理及综合考核等核心模块,既涵盖麻醉工作的基础理论与操作规范,又聚焦临床实际场景中的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理。教学团队由欧炜、吕洁、张文琪等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组成,通过专题授课、示范教学、模拟操作、手术间跟台等多元形式,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临床应用能力。

从课堂走向诊室,从书本迈向病床,参与项目的学生在沉浸式实践中收获颇丰。在术前访视环节,学生们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学习采集病史、评估患者全身状况,逐步掌握麻醉风险预判的基本方法;气道管理训练中,通过模拟器具操作与标准化病人配合,熟悉了喉镜使用、气管插管等核心技能的操作要点;手术间跟台过程中,近距离观察麻醉诱导、术中生命体征监测、术后苏醒等全流程工作,对“麻醉医生是患者生命守护者” 的职业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“过去在课本上看到的‘ASA 分级’‘麻醉禁忌症’,在临床场景中变得具体可感,” 一名学生在总结中写道,“这种从抽象到具象的认知转变,让我真正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。”

通过本期项目,学生们不仅深化了对麻醉专业的认知,更在临床实践中培养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与以人为本的职业素养。带教老师团队表示,相较于首期项目,本期在课程设计上进一步强化了“反复实践” 的教学目标,通过增设操作复盘、案例讨论等环节,引导学生在多次练习中巩固技能、优化思维。这种常态化、递进式的早临床培养模式,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与临床实习奠定了坚实基础,也彰显了科室对医学人才培养规律的深刻把握。通过每个假期的周期性临床实践浸润,让学生在专业成长的关键阶段持续接受临床环境熏陶,逐步构建起 “理论学习 — 临床实践 — 反思提升” 的闭环培养路径。未来,科室将继续优化项目内容与形式,依托早临床平台为更多麻醉专业学生搭建成长阶梯,为培养高素质麻醉人才、推动学科发展注入持久动力。

上一篇
下一篇